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

駝鈴聲聲串絲路

「邊城暮雨雁飛低,蘆筍初生漸欲齊。無數鈴聲遙過磧,應馱白練到安西。」
這是唐人張籍的〈涼州詞〉,描寫春天時分的邊地小城,下著黃昏細雨,雁群低飛,而蘆葦紛紛冒出嫩芽;此時聽見一陣陣駝鈴聲自遠方傳來,那是沿著沙漠邊緣行進的龐大隊伍,正要運送絲綢前往安西。

〈涼州詞〉中的邊城是邊塞城鎮,安西則是唐朝的安西都護府,治所龜茲在今新疆庫車境內,是唐朝統管西域的最高軍政所在地,負責聯絡周邊的藩國,維持西域交通和絲路貿易的順暢。詩中的「白練」,指的是一種柔軟潔白的絲織品,也稱「熟絹」,可用來賞賜有功的將士,是絲路貿易中廣受西方人喜愛的商品之一。


「磧」(ㄑㄧˋ),指的是沙漠,在絲路東段有兩個著名的大沙漠-蒙古戈壁沙漠和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,不論地形和氣候都十分險惡。絲路商隊沿著沙漠邊緣行走,隨時會面臨飢渴、沙塵暴、中暑、迷路等諸多危險,除了需要經驗豐富的領隊帶路,被稱為「沙漠之舟」的駱駝也是絲路旅人不可或缺的良伴。

駱駝的駝峰用來儲存脂肪,最多可達100公斤,在環境條件惡劣時,這些脂肪除了提供能量,還能轉換成大約相同重量的水份。這種能力讓駱駝在缺水的條件下可生存2周,沒有食物也可生存1個月之久。因此當駱駝疲乏或生病的時候,駝峰會降低、萎縮,甚至完全消失。此外,長長的睫毛和毛髮以及可封閉的鼻孔,能幫助駱駝隔絕沙塵;而寬大的腳掌讓駱駝步伐穩定,也避免走動時陷入沙堆。由於駱駝十分適應沙漠環境和崎嶇地形,負重又較馬匹多達百公斤,因此成為沙漠商隊最好的腳力。

唐代的安西位於絲路上的要道,使得該地成為西域物流的重要集散地,絡繹不絕的駱駝商隊往這裡運送以絲綢為主的各種物資。無數的駝鈴聲,有如潔白絲絹上跳躍的音符,搖晃著長長的聲景,成為絲路上動人的風光。

(館訊 286期‧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學教育組 魯志玉 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